溪口是个小镇,隶属宁波。宁波我去过多次,但从未去过溪口。这一次,我和夫人自驾去普陀山回归,查导航得知,去溪口不算绕道,于是我们在游完朱家尖的大青山景区后就直驱溪口。说到大青山,我得补上几句,大青山的美是身临其境的美,山峦、沙滩、海湾组成了数十公里的海岸线,驾车沿着海岸线左拐右拐,一上一下,就可把大青山的美景尽收眼底。每到一个山坡或湾口,看不尽的碧空、蓝海、秀山;就像我大前年去西藏,每到一个垭口,看不尽的雪山、冰川、奇石。
溪口,一说因地处奉化江支流剡溪之口而得名;一说因有筠溪、周坑溪、细溪、状元岙溪等多条溪流流经此地而得名。溪口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溪多,也不是因为山美,而是因为蒋介石的故里。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这个名头而来,我和夫人也是。
到达溪口大概已是下午三点多,我们直接去了蒋氏故居景区。刚停好车,就有一位50来岁的先生过来搭讪:你们是去蒋氏故居吗?我们说是。他说,蒋氏故居有好几个景点,现在时间已晚,你们徒步游的话已来不及;如果花100元坐我的三轮车,不仅可以送你们到民国大杂院一游,还能陪你们参观蒋氏故居的所有景点。看着这人挺老实,我和夫人就上了他的三轮车。
民国大杂院真是个大杂院,院里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故事,就是在一个新建的仿民国建筑里面摆放了一些民国时期老百姓使用的生活用具和劳作工具。我和夫人草草的转了一圈就离开大杂院,坐上了在院外等着我们的三轮车。车主领着我们在蒋氏故居景区里兜风赏景。我们看了蒋介石于三四十年代在自家门口的溪水之上建造的钢铁桥,这在当时的中国十分的时髦。据说,《电影上甘岭》里有个桥景就取自这里。我们看了蒋介石的出生地"清庐",一幢带个小院的二层楼别墅,面积不大,也十分简朴。我们看了蒋介石、宋美龄和蒋经国住过的文昌阁,飞檐翘角的两层楼阁式建筑,雅致的憩水桥为其作伴。我们还看了蒋氏宗祠和溪口老街,吃了溪口的烤芋头和千层饼。车主一边蹬着三轮一边讲着溪口故事,尤其是关于蒋公的故事:蒋公故居前有溪,即为照,吉祥;后有山但有点远,即有靠而靠不着(其靠山在很远的美国)。溪口人很朴实,车主没摆任何噱头,实实在在陪我们游完了整个景区,让我们感觉到这100元钱花的值。临别前,车主还特意告诉我们:溪口之美雪窦山,明天值得一去。
第二天一早,我和夫人就驾车离开住的"墨憩酒店",前往雪窦山景区。自驾的车不能前往,我和夫人只能坐景区大巴,直接去了三隐潭。三隐潭是雪窦山上一个三折瀑布组合而成的景观,因隐匿山谷,又形成三处水潭,故名三隐潭。三隐潭有两中游法,一是由下往上攀登,相对比较辛苦;二是像我们一样,坐车上行后再由上往下徒步,相对比较轻松。从景区介绍看,三隐潭之水,源自东岙村,并经山石崖壁,形成三级瀑布,全长约1600余米。从上到下分别叫作: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是雪窦山风景最精华的部分。
下车步入景点,丛林密布,曲径的台阶步道只能让游人看到几十米之远。顺着台阶下行,哗啦啦的水声由远及近,不一会,我和夫人就来到了上隐潭。抬头仰望,只见汹涌的瀑布从拱石天桥之下循崖倾泻,瀑窄似长龙,俯冲几十米,直抵我们脚旁的浅绿色水潭,飞溅出千万杂白色的水花,与潭旁的龙王庙形成天龙嬉水的美图。上隐潭潭面不大,汹涌的瀑布落到潭中溢向四周,随后慢慢变缓,形成平静水面,并在崖石的围堵下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天河,腾空在山谷之间,河面下翠色的倒影与河面上缭绕的雾气交相辉映,行走岸边的栈道,犹如走入仙景一般。我很自然的掏出手机,除了给夫人照相,还录了一段视频,用微信分享给了我们家里的"伐木累"。
由上隐潭继续下行数百米,就到了中隐潭。中隐潭瀑布的落差没有上隐潭大,潭面也比上隐潭小。虽然瀑布的源头来自上隐潭,但是没有上隐潭的汹涌。中隐潭的瀑布宽,泻下时瀑布的味道更加浓,并在周围的奇石秀树映衬下,较上隐潭多了几分秀气。再往下走,并不是下隐潭,而是鸳鸯潭。这是中隐潭溢出的涧水,经过自然界的规划,到这里形成的两个瀑布,其落差和瀑宽差异都不大,且平行直下,好似一副对联贴挂在山崖,书写着鸳鸯瀑爱情的传说,让人遐想。我们的遐想刚刚开始,双脚已站到观赏下隐潭瀑布的最佳位置。下隐潭的落差最大,瀑宽最小,与上隐潭有着同样险峻的味道。实际上,下隐潭也有两个瀑布,一个似滚滚天河,顺着山崖倾泻而下;一个似簿簿的纱幔在山崖上阿娜的飘荡。
从下隐潭去千丈岩,也有两种游法。一是原路返回至上隐潭乘车;一是坐幸福小火车,然后步行数百米。千丈岩险峻陡峭,因其有落差186米的瀑布而出名。瀑布来自东西两涧之水,在锦镜池汇聚并经关山桥至崖口落下,落至半壁与一突出的巨石相撞,把瀑布分成上下两折后再度散落,如有阳光,可在散落的雾水里见到七色长虹,只可惜,我们至千丈岩瀑布时,天空似雨似雾,景色朦胧,只见那瀑布好似云中射出,可谓是百尺倒泻之泉水。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忽然雨停雾散,千丈岩瀑布显现眼前,急流腾飞,气势磅礴,如玉龙凌空翻滚,直下千丈,十分的壮观!历朝不少名士来千丈岩驻足,留下许多诗句和典故。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曾巩在此都留下诗句。王安石的观瀑诗句还石刻立于归云亭边上。
拔地万重青嶂立,东浙秀瀑飞亭宇。
悬空千丈素流分,疑似太白此坐云。
共看玉女机丝挂,千尺青丝源山女。
映日还成五色文,佳缘何处又怀春。
在千丈岩不远的西侧有个天柱峰,因山峰有350平米的平台,并直临峭壁深渊,有险中取稳之妙,故称妙高台;也有一说,妙高台原为佛地,建有栖云庵,故妙高则是吉祥梵语。妙高台为雪窦山登高览胜之地,也是夏天避暑胜地。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归里,为讨宋美龄欢心,在此修建了一幢中西合壁的二层楼别墅。二楼中间的屋眉上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妙高台”横匾,是蒋介石的墨宝。蒋宋回故,均要在此小住,俩人经常坐于别墅门口平台上的卧石,此石被誉为蒋宋爱情石。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回到溪口,妙高台成了他幕后的指挥中心。“巡驻家山戎服在,森严小筑镇林标。主人妙算安天下,才道高时地已遥”。这是蒋介石的诗作《妙高台》,也是蒋公在妙高台的最后感慨。
离开妙高台,我们坐景区班车来到雪窦寺。雪窦寺是雪窦山的核心,也是游雪窦山必到地方。雪窦寺因雪窦山而得名,而雪窦山又因主峰-乳峰下面有一个石洞,洞内所喷泉水,如乳如雪,而得名。雪窦寺历史悠久,据说,最早建寺于唐会昌元年。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雪窦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因弥勒佛的原型——布袋和尚契此就出生于奉化,且在奉化后林寺出家,死后葬于城北封山(即今锦屏山)的中塔禅院。故2008年11月,高56米的弥勒大佛在雪窦寺建成开光,成了中国最大的弥勒道场之一,使得雪窦寺规模更加空前,名声外传。说来也很有意思,我和夫人到达雪窦寺时,寺里云雾缭绕,能见度只有几米,高大的弥勒佛座像在云雾缥缈,不见真容,当夫人一路烧香叩头,来到佛像脚下,竞然云雾四开,弥勒露出他能容天下的大肚和灿烂的笑脸,夫人见此情景,好似佛祖显灵,内心喜悦溢于言表,我见夫人笑容满面,更是不亦乐乎!